哈囉,大家好,打給後、太嘎後,不好意思富監了這麼久,最近比較有空可以來寫一寫以前想寫卻還沒有寫的東西。

這篇文章要講的是如何不受情緒影響,成為一個成熟有魅力的男人。

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曾經說過,在社交力學裡,愈大的人,其情緒反應愈小,反之亦然;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一個保持本我、臨在、活在當下的人,它不會受小我影響而有很大的情緒起伏。

今天要更深入一點解釋這部分,包含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,以及這件事究竟在和異性相處上的重要性是什麼?

恩,雖然是說要怎麼做,實際上應該是只要怎麼想(think)

因為一切都在你的腦子裡(it's all in your head)!

 

答案在於不解釋(non-judgement)。

 

其實這有帶一點禪的意味,或許要有點悟性才能夠了解,我會盡量說明清楚一點,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提出來。

 

我們先思考一件事情,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起伏?為什麼遇到一件好事、被稱讚了、買了新的iphone, 你會覺得開心;被責備了、跟情侶分手了、錢不見了、你會覺得難過,(然而即使知道難過不好,卻無法自拔)。

答案是: 因為小我把這些事件跟"自身價值"套上關係,並且渴求更多外源的價值讓小我感到存在。

如果用更白話的方式來解釋,就是"因為腦子太聰明了,所以會將所有事情冠上一個跟自身相關的解釋,讓自己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相對定位在何處"

買了新的iphone 6s,看到別人拿的功能型手機,覺得自己潮到出水,所以覺得開心;跟情侶分手了,覺得自己被討厭了、沒有人愛、所以覺得難過。

發覺了嗎? 這其實是一個三階段的過程。

事件 -> 解釋 -> 情緒

重點來了,我們會有情緒,不是單純的因為遇到好事還是壞事,實際上是經過大腦(小我)對事件產生"解釋"之後才出現的。

這是什麼意思呢?

舉個例子,外面突然下雨了,如果你今天剛好要出門踏青,你會覺得有點不開心,因為影響到你的出遊,而如果你今天只打算在家裡打LOL,那麼下雨對你來說無關緊要,一點都不影響你的心情,而如果你是農夫,下雨對你來說反而讓你覺得開心,因為太久沒有下雨,作物都長不好。

我們可以看到同樣一件事情(下雨),對不同的人,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反應,只因為它們各自對事件的"解釋"不同。

也就是說事件本身是中性的,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,只因為到了人身上,大腦做出了解釋,因此才產生了情緒。

那麼,解釋到這邊相信大家應該就知道,如何才能不受情緒影響,成為一個成熟有魅力的男人。

答案就是: 讓事情保持原本中性的狀態,不賦予過多批判與解釋,自然就不會產生情緒。

Leave it the way it is.

 

可能有人還是似懂非懂,而且,要怎麼運用到兩性關係上呢?

 

拿搭訕作例子,有很多人不敢開口跟異性說話,因為害怕被拒絕。

被拒絕(事件)會讓大腦產生自我價值減少(解釋)的恐懼與焦慮(情緒)。

有些人會建議用正向思考法,說沒有所謂的失敗、失敗為成功之母阿、任何失敗都是經驗的累積阿、勇敢挑戰失敗才會成功阿等等。實際上這種想法跟負面思考其實是一體兩面,你仍然會希望成功、害怕失敗。

要克服恐懼與焦慮的情緒,你必須要脫離大腦對被拒絕的解釋,讓事件保持中性立場,事件不跟解釋連結,自然就不會產生情緒。

怎麼樣"脫離解釋"呢,你必須要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事件。

 

坐好囉,我們要起飛了。

 

先不談搭訕,我們來回顧一下小時候,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,小時候童言無忌,說了不該說的話,而被大人責備。從此在你心裡有了不開心的記憶,以後說話前都會再思考一下,深怕又說錯話被責罵,甚至變得不敢開口。

 

"說錯話被責備"這件事情在你小時候的心中想必會這麼想:"一定是我說錯話了或是我不夠好,爸媽才會生氣"

 

那麼,現在你長大了,能不能想出更多的解釋?

"爸媽應該是那時候心情不好,並不是我說錯話了"

"其實我沒有說錯話,是爸媽誤會我的意思"

"雖然我講錯話,但是我是無心的,並不是我不夠好"

"爸媽那時候EQ太差了"

"從現在的眼光來看,我真是太風趣了,但是那時候不被接受"

"真佩服當時的自己,能夠講出這麼特別的話"

"讓當時的父母發洩一下脾氣,我真孝順"

....等等。

 

那麼你會說,這些解釋又不一定是對的。

 

重點又來了,什麼才是對的?

實際上對一件事的解釋千千萬萬種,根本沒有所謂的"正確的"解釋。你所相信的、所感受的,只是當時你的大腦對事情所產生的解釋,並不一定等同對方、其他人的解釋,所以什麼才是正解?

我再說一次,根本沒有所謂的"正確的"解釋。

一件衣服,你看起來像稿紙,我看到像綠豆糕,誰才是對的?

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,根本沒有所謂的"正確的"解釋。

 

那麼為什麼要執著在解釋身上,而又對解釋產生情緒反應呢?

由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.... 

 

 

一旦你看透了這點,和陌生人攀談就不會是一件值得恐懼的事情了,就算是被拒絕了,或是話不投機,你也不會對這件事情產生反應。

"應該是我不夠好?" 屁話

"失敗為成功之母?" 狗屎

"我少了什麼技巧?" 夠了

Leave it the way it is, 停止對事情產生解釋,你就不會對事情產生情緒。

跟她說話、不帶立場、不帶解釋、不帶情緒、單純享受當下,享受她在身邊的時刻,你會發現這多有魅力。

 

另一方面,想像一下一個場景,你約一個女孩子出來,結果她為了一件小事情不開心,甚至把氣出在你身上,你會怎麼做,動氣跟她大吵特吵,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嗎?

還是低聲下氣道歉,祈求她的開心?

不管是哪一種,都代表你被她所影響,表示你的位階在他之下,你應該做的事情是不帶解釋、不受影響。

non-reactive

你可以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看著她無理取鬧的樣子,甚至覺得她的樣子很好玩,然後跟她說:

"妳這樣還滿可愛的哎" 

從表淺的技術上來說,這是克服廢物測試的技巧,但如果更深入探討你就會發現,其實只要保持本我、臨在、不帶解釋、不帶情緒,你就能夠讓她感受到你心態的強大。

 

無招勝有招,是否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it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