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盡可能經常傾聽腦袋裡的聲音,觀察那個思考者。

2.除了觀察思考者之外,把注意力導向當下也能在心智續流中創造一個間隙。

3.在每天的生活中,你可以找一個本身沒有什麼目的性的例行公事來做這個練習。然後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,讓這件事本身變成一個目的。

4.當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,特別是必須找到一個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時,你會在思想與定靜之間、心智與無念之間來回擺盪,各停留幾分鐘。無念是有意識但無思想,這樣才會有創意思考,因為只有這樣,思想才會有真正的力量。如果只有思想,而不與更廣大的意識範疇連結在一塊兒,那麼這樣的思想很快會變的貧瘠、病態、具破壞性。

5.如果你很難感受到自己的情緒,可以先試著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,從內在感受你的身體。這也會將你和你的情緒連結在一起。試著在身體內看著情緒、或是去感受它。

6.思想在你的腦袋裡,情緒確有一個很強的生理成分,所以主要是在身體上被感受到。 只要能觀察到你的情緒,你就可以允許它存在,而不被它控制。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緒了,你成了觀察者,觀察的臨在。

7.習慣性的自問:此刻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?這個問題會指引你正確的方向。但是不要分析,只要觀察。要向內聚精會神,感受情緒的能量。如果當時沒有情緒存在,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帶入身體的內在能量場,那是進入本體的大門。

8.注意看看你的內在是否有任何形式的防衛。當你意識到這個防衛模式,藉由觀察它,你就不再與它認同了。

9.此時此刻是你所能擁有的全部。讓當下這一刻成為你生活的主要焦點。

10.學會破除否定和抗拒當下時刻的舊模式。當注意力不需要放在過去和未來時,練習將它收回來。
在每日生活之中,盡可能跨出時間的向度。

11.要覺察到你的注意力有多常停駐在過去或未來。然後,不要批判或分析你觀察到的,就只是看著你的思想、感受你的情緒、觀察你的反應,而不要把它們變成個人問題。這樣一來,你就會感受到比你觀察到的那些更強而有力的某種東西--那個在你心智內容之後、寧靜的觀察者臨在(靜默的觀察者)。

12.被你視為未來的,其實是你當下意識狀態本質的一部份。如果你的心智背負著過去的沈重負擔,你將來會背負著更重的擔子,因為過去會透過臨在的缺席而永續存活。 能夠塑造未來的是你此刻意識的品質,而未來,當然只能以當下的形式被經驗。如果未來是由你在當下的意識品質決定,那麼決定你意識品質的又是什麼呢?就是你臨在的程度。所以,唯一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,並讓過去瓦解的地方,就是當下。

13.臨在才是解脫的關鍵。

14.你可以充分使用你的感官覺受。留意此時此地,環顧四周,光看就好,不要闡釋。

15.把注意力放在當下,然後告訴我,在這一刻,你有什麼問題。你沒有回答我,顯然此刻你是沒有問題的。當你全神貫注於當下,是不可能有問題的。如果一個情境發生了,你不是去處理它,就是去接納它。何必把它變成一個問題呢?

16.問你自己: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讓我感覺喜悅、安逸和輕鬆呢?如果不是,那就表示當下時刻被時間遮蓋了, 生命因此被視為負累或掙扎。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無法讓你感到喜悅、安逸和輕鬆,並不意味你必須改變你所做的事,改變做事的方法可能就夠了。做事的方法(how)永遠比你做的事(what)來的重要。看看自己能否將更多注意力放在『做事』本身,而不是放在你想要透過做事而獲致的結果。

17.不要關切你行動的果實,而是關注行動本身。瓜熟自然落地,行動的結果也自然會在最佳時刻呈現。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靈性修持。

18.有件很重要的事:在事情相對比較順利的日常狀態中,試著把更多意識帶進你的生活。 這樣一來,臨在的力量就增加了。它會在你的內在和周圍創造一個高振動頻率的能量場,無意識、負面性、不和諧或暴力都無法進入這個能量場並存活,就像黑暗無法在臨在之光中生存一樣。

19.透過自我觀察,隨時監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狀態。此刻我是否自在、平安? 此刻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?不要立刻回答這些問題。 把你的注意力轉而向內,看看自己的內在。你的心智正在製造什麼樣的想法? 你感受到什麼?把你的注意力導向身體。身體有沒有任何緊張?一旦你探測到一定程度的不安(背景裡的靜電干擾),試著看看自己是如何藉由否定當下,來逃避、抗拒或否定生命。

20.去覺察你的呼吸,感受進出你身體的氣息,感受內在的能量場。

21.問自己『此刻』有什麼問題,不是明年、明天或五分鐘以後,就是現在這一刻,你有什麼問題?

22.放下『等待』這種心智狀態。

23.注意力是很關鍵的。但不是要放在過去,而是要放在當下。注意自己此時此刻的行為、反應、心情、思想、情緒、恐懼,還有欲望,這些都是你內在的過去。如果能保持足夠的臨在來觀察這些事物,不批評、不分析,公正無私地看待它們,那你就是在運用臨在的力量處理過去,並瓦解它。

24.在每日生活中保持臨在。

25.把你的注意力導向身體,從內在去感受它。你的身體是活生生的嗎?你的雙手、雙臂、兩條腿、兩隻腳,以及腹部和胸腔之中,是否有生命?你能否感受到一種微妙的能量場遍布全身,並且把鮮活的生命力帶到每個器官、每個細胞之中?你能否同時在身體的所有部分感受到那個單一的能量場?花幾分鐘關注你內在身體的感受?不要開始思考它。只要感覺。你愈是關注這種感受,它就會變的更清晰、更強烈。每個細胞感覺上好像都變得更有活力,而如果你視覺觀想能力很強,也許還會看到你整個身體變得透明光亮。雖然這樣的視像可以暫時幫助你,但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感受上,而不是出現的任何視像。一個視像,無論多麼美麗或有力,都已經被形相限定了,所以你深入的程度也會受限。

26.試試看下面這個靜坐冥想,可以讓你更深地進入身體。10~15分的鐘錶時間就已足夠。首先要確定不會有任何讓你分心的外在事物,例如電話鈴聲或其他人的干擾。然後坐在椅子上,但不要往後靠,而是讓脊柱挺直,這樣可以幫助你保持警覺。或者,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冥想姿勢。確認身體非常放鬆。然後閉上眼睛,做幾次深呼吸,感覺自己吸氣到下腹部。觀察你的下腹部是如何隨著一呼一吸而微微地擴張和緊縮。然後覺察整個身體的內在能量場—不是去想,而是去感覺。這樣你就從心智當中收回了意識。你也可以試試讓身體透明發亮的觀想—如果你覺得有幫助。當你能夠清晰地覺察到自己的內在身體是個單一的能量場時,如果可能,放下任何視覺影像,完全聚焦在感受上。而如果可以,也試著放下你對自己肉體還存有的任何心理印象。那麼,現在僅存的就是臨在或本體那種無所不容的感受,而內在身體感覺就像沒有任何界限一樣。然後,把你的注意力更深地帶入那個感受之中,與它合一,與能量場融合。這樣一來,介於觀察者與被觀者、你和你的身體之間的二元對立就不存在了。內在和外在的分界也在此刻消融,於是內在身體就不存在了。藉著更深地進入身體,你超越了你的身體。只要你覺得舒服,在這個純粹本體的範疇中停留愈久愈好。然後再把覺知帶回你的身體、你的呼吸、你的肉體覺受,並且張開眼睛。花幾分鐘用冥想的方式環顧四周。所謂冥想的方式,就是不在心裡為事物貼上標籤。這樣做的時候,還是繼續地感覺你的內在身體。

27.在日常生活中,不要把百分之百的注意力都放在外面的世界和你的心智當中,保留一部份在自己的內在。從事每日例行活動時,特別是在人際互動和與大自然的連繫中,隨時感受自己的內在身體。感受它內在深層的那份定靜,讓進入本體的大門保持敞開。

28.此刻,請檢查一下你的注意力是在何處。你可能正在聽我說,或者你正從一本書上讀到這段文字,而這就是你目前注意的焦點。你約略會察覺到周遭的環境和其他人等等,再者,也許你正在傾聽或閱讀的同時,也會有一些以心理評論的方式出現的心智活動。但是,不需要讓以上這些活動吸走你全副的注意力。看看你能否在此同時接觸你的內在身體。從內部去感受你的整個身體,感覺它是個單一的能量場,這就好像你是用整個身體在傾聽或閱讀一樣。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個星期,好好練習這個方法。別把你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心智和外在世界。全力聚焦於你正在做的事情上,但同時要盡可能地覺察內在身體。保持根植內在,然後觀察這樣做會如何改變你的意識狀態,以及你所做事情的品質。

29.當你覺得需要增強自己的免疫系統時,你可以做一個簡單卻極有效的自我療癒冥想。如果你在剛開始感覺到生病徵兆時就做的話,會格外有效。但如果已經生病了,只要你極度專注地多做幾次,也同樣有效。它也可以修補你能量場因為某種負面形式而導致的損壞。

30.但是,這個冥想無法取代隨時進駐身體的練習,如果只單獨做這個冥想,效果會很短暫。以下就是這個方法:當你有幾分鐘空檔,尤其是晚上入睡和清早起床前,用意識來『澆灌』你的身體:閉上眼睛,平躺下來。一開始短暫地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--雙手、雙腳、手臂、雙腿、腹部、胸膛、頭部等等,盡可能感受這些部位之內的生命能量,愈深刻愈好。在每個部位停留大約15秒。然後,將你的注意力從腳到頭,再從頭到腳,像浪潮一樣來回流遍全身幾次,大約只需要一分鐘。接下來,再感受內在身體的整體性,感覺它是個單一的能量場。在這種感覺之中停留幾分鐘。整個過程中要保持全然地臨在,臨在於身體的每個細胞當中。

31.有創意地運用心智:如果你為了特定目的而必須使用心智,就在與內在身體連結的狀態下使用它。唯有能夠有意識而無思想,你才可能有創意地使用心智。而最容易進入這種狀態的方法,就是透過身體。每當需要一個答案、一個解決方案,或一個創意時,停止思考一會兒,並把注意力放在你內在的能量場,覺察那份內在的定靜。當你重新開始思考,你的思考就會變得鮮活而有創意。進行任何思維活動時,養成習慣隔幾分鐘就在思考和內在定靜(傾聽內在)之間來回遊走。我們可以說:不要光用腦袋,而是要用你的全身來思考。

32.讓呼吸帶你進入身體之中:每當你覺得很難連結內在身體時,通常先專注在呼吸上會比較容易。有意識的呼吸本身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冥想方式,它會逐漸將你與內在身體聯繫上。讓注意力隨著呼吸 ”流進、流出“ 你的身體。把呼吸帶入身體之中,感受你的腹部隨著吸氣和呼氣而微微地擴張和收縮。如果觀想對你來說很容易,你可以閉上眼睛,觀想自己被光環繞,或是浸潤在透亮的物質之中—意識之海。然後把那個光吸進來,感受那個透亮的物質充滿你的身體,讓你的身體也變得透亮。然後慢慢地更專注在感受上面,而不要執著於任何視覺影像。你現在就在身體之內,你已經取用了當下的力量。

33.解除對痛苦之身的認同:痛苦之身最怕你直接觀察它。

34.注意自己內在任何不快樂的跡象,無論任何形式—這很可能就是正在甦醒的痛苦之身。它會以各種形式表現:惱怒、不耐煩、陰沈的心情、傷害別人的欲望、憤怒、暴怒、沮喪,或是在人際關係中製造戲碼的衝動等等。在痛苦之身正要從靜止期甦醒的那一刻,就要馬上逮住它。

35.當你成為觀察者並開始解除認同時,痛苦之身還是會運作一段時間,而且會試著拐騙你再度與它認同。

36.持續且有意識的關注,可以切斷痛苦之身和你思考過程的連結,進而促成轉化。這就好像痛苦成了你意識火焰的燃料,因此讓意識之火燃燒得更加旺盛。這是古代煉金術的奧秘:賤金屬轉化成黃金,受苦轉化為意識。內在的分裂被療癒,你再度變得完整。在此之後,你的責任就是不再製造更多痛苦。

37.將注意力聚集在你內在的感受上,認出那就是痛苦之身,並接受它存在的事實。不要思考它—別讓感受變成思考,不要批判或分析,不要從痛苦之身尋找你的身分認同(自我感)。保持臨在,持續地觀察在你之內發生的事。你不但要覺察情緒的痛苦,也要覺知到那個觀察者—靜默的旁觀者。這就是當下的力量,你自身意識臨在的力量。接下來就靜觀其變了。

38.觀察你內在的抗拒,觀察自己對痛苦的執著,保持高度警覺。觀察你從不快樂當中衍生出來的奇特樂趣,觀察你想要談論或思考它的強迫性衝動。如果你意識到它,這份抗拒就會消失。接下來,你才能把注意力帶入痛苦之身,在那兒以觀察者的身份臨在,因而啟動了痛苦之身的轉化過程。

39.無意識的過程,唯一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意識到這個過程。

40.突然間發現自己一直執著於自己的痛苦,這份了悟可能相當令人驚訝。但在你了悟的那一刻,就已經打破那份執著了。

41.為了避免痛苦而放棄擁有親密關係也不是解決之道,因為痛苦無所不在。三年內經歷三次失敗的關係,和把自己困在荒島或關在房裡三年相比,前者更容易把你帶向覺醒。不過如果你獨處時可以保持高度的臨在,效果可能也差不多。

42.無論你是獨居或與伴侶同居,下面這點都是關鍵:把你的注意力更深地帶入當下,讓自己臨在,並強化它。為了讓愛成長茁壯,你的臨在之光必須夠強,才能不被那個思考者或痛苦之身控制,進而誤以為它們就是你。所謂自由、救贖和開悟,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體、心智噪音下的定靜,以及痛苦之下的愛和喜悅。解除對痛苦之身的認同,就是將臨在帶入痛苦之中,因而轉化它。解除對思考的認同,就是靜默地觀察自己的思想與行為--特別是那些重複的心智模式,以及小我扮演的角色。

43.首先你先停止批判自己,然後再停止批判你的伴侶。最能催化關係轉變的因素就是完全接納伴侶此刻的模樣,不以任何方式批判或改變他們。這樣一來,你就立刻超越了小我。所有的心智遊戲和上癮症到此結束。再也沒有受害者,也沒有迫害者;沒有原告,也沒有被告。這也是所有共依存現象的終結。所謂共依存就是被扯進他人無意識的模式裡,進而不自覺地助紂為虐,讓那個模式繼續存活。一旦終結了共依存現象,你們不是會在愛中和平地分手,就是會一同更深入當下,進入本體之中。可能這麼簡單嗎?是的,就是這麼簡單。愛是本體的一種狀態。你的愛不假外求,它深植於你的內在。你無法失去它,它也不會離開你。它無須依附它人,也無須依附其他外在形式。在你臨在的定靜中,你能感受到自己無形無相、無時間性的實相--就是賦予你肉體生命活力的未顯化生命。然後你就能感受到所有人類和萬物的內在深處,都有著與你相同的生命—你看穿了分離和形相的廉幕。這是對合一的領悟,這就是愛。但除非你能永久從心智認同中解脫,而且你的臨在強烈到可以瓦解痛苦之身,或者你至少能夠以觀察者的身份保持臨在,否則愛無法茁壯,只可能會有幾次曇花一現。如果你能做得到,那麼痛苦之身就不會掌控你,更不會摧毀愛了。

44.如果你的親密關係強化了小我心智的模式且賦予它更多能量,進而激發痛苦之身,那麼何不接納這個事實,而不要試圖逃脫呢?何不採取合作態度,而不是避開親密關係,或是繼續幻想一個完美伴侶會出現,來解決你所有的問題或讓你感到圓滿?當你能夠承認並接納這些事實的時候,它們就無法完全控制你了。

45.當你知道自己不在平安中,你的覺知就創造了一個寧靜的空間,它以慈愛和溫柔環抱著你的不平安,然後將你的不平安轉化為平安。就你內在的轉化而言,你是無法『做』什麼來讓它發生的。你無法自我轉化,當然也不可能轉化你的伴侶或其他任何人。你所能做的就是創造一個轉化的空間,讓轉化得以發生,讓恩典和愛能夠進來。所以,每當你的關係發生問題,每當它把你和伴侶內在的『瘋狂』帶出來時,你反而應該高興。因為無意識的東西見光了,這是得到救贖的大好時機。每時每刻,都要抱持著對那一刻的『覺知』,特別是針對自己的內在狀態。如此一來,這份關係就成了你的實修方法—你靈性的修持。如果你在伴侶身上觀察到了無意識的行為,用你的覺知慈愛地環抱它,你就不會隨之起舞。

46.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,親密關係不是為了讓你開心或滿足而存在的,如果你繼續透過親密關係尋求救贖,你會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幻滅。但如果你能接受親密關係是為了讓你更有意識,而不是更快樂的話,那麼這種關係反而可以給你救贖,你會與更高的意識聯合一致,而這更高層的意識就是想藉由你而降臨世界。

47.做為那份覺知,會創造出一個有愛臨在的清晰空間,允許萬事萬物和所有人以他們本來的模樣存在。沒有比這個更能促進轉化的催化劑了。如果照這樣練習,你的伴侶就沒辦法無意識地繼續與妳共處。如果雙方都同意讓這段關係變成靈性的修持,那再好不過了。當各種想法和感覺一產生,或是一個反應起來的時候,你們可以馬上向對方表明,這樣就不會創造時間差,讓未被表達或認可的情緒或怨氣有機會滋長。學習不帶責怪地表達自己的感受,也學習以開放、不防衛的方式傾聽你的伴侶。給你的伴侶一個表達自己的空間,並保持臨在。這樣一來,控訴、防衛、攻擊--所有這些用來強化或保護小我,或是滿足它需求的模式,就會變得多餘。為他人留些餘地—也為自己留些空間—是很重要的。沒有空間,愛就無法滋長。當兩個破壞親密關係的要素被移除--也就是說,當痛苦之身被轉化,而你也不再認同心智和心裡立場了--如果你的伴侶也這麼做的話,你就會經歷到親密關係如花綻放的狂喜。你們不再反映彼此的痛苦和無意識,也不再填補彼此上癮般的小我需求,反而會把自己內在深處感受到的那份愛反映給對方,那份愛伴隨著一份領悟:領悟到自己與萬事萬物合一。這就是沒有對立面的愛。

48.放棄與自己的關係: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接納當下。這麼一來,你在此時此地就能感到自在,同時也能安然獨處。

49.對生命不加抗拒,就是活在一個恩典、自在和輕盈的狀態中。因此,這個狀態不再需要依賴事物以特定方式存在--無論是好是壞,都無關緊要了。這看起來似乎很矛盾,但是當你內在對外在形相的依賴消失以後,你生活中的一般狀況,也就是外在形相的層面,會有大幅度的改善。你以前認為能夠帶給你幸福的人、事、或情境,現在都毫不費力地手到擒來,而當它們還存在時,你也可以盡情地享受和欣賞它們。當然,這些事物終究還是會消失,週期會來來去去,但是當依賴消失時,你就沒有失去的恐懼。生命因而隨順自在。

50.注意觀察任何植物或動物,讓它教導你如何接納事物的本然,臣服於當下。讓它教導你什麼是本體。讓它教導你什麼是完整性—就是如何成為一體、如何做自己、如何真實不虛。讓它教導你如何生、如何死、如何不讓生死變成問題。

51.除了選擇放下負面反應,你也可以藉由想像自己是透明的,讓造成這個反應的外在因素穿透你,而讓這個負面反應消失。我建議你先從小事,甚至微不足道的事開始做練習。

52.不要尋找平安,不要尋找你此刻狀態之外的其它任何狀態,否則你會造成內在的衝突及無意識的抗拒。原諒自己不能處在平安之中。當你完全接受自己無法平安的這個事實,你的不平安就會在那一刻轉化為平安。任何你全然接納的事物都會這樣—帶你進入平安。這就是臣服的奇蹟。當你接納事物的本然時,每一刻都是最好的一刻。這就是所謂的開悟。

53.慈悲就是覺知到你與眾生之間那份深深的連結。

54.最有力量的一個靈性修持,就是深沈地冥想所有物質形相(包括你自己)最終都將面臨的毀滅。這就是所謂的『在死亡之前就先死了』。深深地進入這樣的冥想中:你的肉體形相正在瓦解,它不在了。然後下一刻就是所有心智形相或思想的終結。然而你還會在那裡—做為一個神聖的臨在,光芒四射,全然地覺醒。

55.臣服是簡單卻影響深遠的智慧—順隨生命之流,而不是逆流而上。你唯一可以體驗生命之流的時刻就在當下,所以臣服就是無條件地、毫無保留地接納當下時刻。它是放下對事物本然的內在抗拒。

56.你不須接納一個令人不快的生命情境,也不須欺騙自己說這樣沒什麼不好。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承認你想離開這個情境,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時刻,而不要以任何方式為它貼上心理標籤。這意味著對當下沒有任何批判,因而沒有抗拒、沒有負面情緒。你接受了當下這一刻的『如是』。然後你就可以採取行動,盡你所能讓自己離開那個情境。我稱這樣的行動是正向行為,它比來自憤怒、絕望或挫敗的負向行為有效得多。在你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之前,要持續地透過不為當下貼標籤,來練習臣服。

57.在臣服的狀態下,你可以清楚地看見需要做什麼,然後採取行動,一次只做一件事,而且一次只專注一件事。向大自然學習,看萬物如何自然地完成運作,而生命又是如何在毫無不滿或不悅的情況下展現奇蹟。

58.如果你的整體情境令人不滿或不悅,把眼前這一刻從那些情境中分離出來,然後向當下本然臣服。這就是穿透濃霧的手電筒。這樣你的意識狀態就不會被外在環境控制,你也不再基於反應和抗拒行事。接下來:好好審視這個情境的細節,問自己:我可以做些什麼,來改變、改善這個情境,或是讓自己從中脫離嗎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就採取適當的行動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百件你未來要做,或可能要做的事情上,而是要專注在一件你此刻可以做的事情。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做任何計畫—計畫很可能就是你此刻可以做的那一件事--但要確定你不會一直在腦海中播放電影,也就是不斷把自己投射到未來,因而失去當下。你採取的任何行動也許都不會立刻有結果,但在結果出現前,不要抗拒本然。如果此刻你無法採取任何行動,也無法從這個情境中抽身而出,那就利用這個情境,讓你更深入臣服的狀態,更深入當下,更深入本體。

59.從心智能量到靈性能量:先從承認自己內在有抗拒開始。當抗拒升起時,與它同在,去觀察你的心智如何創造它,又如何為各種情境、你自己或其他人貼上標籤。察看這其中的思考過程,感受情緒的能量。藉由目睹抗拒,你會發現它毫無用處;藉由全神貫注在當下,無意識的抗拒就被意識到了,而這就是它的末日。

60.除非你好好修練臣服,否則這個靈性的向度只會是你閱讀、談論、為之興奮、著書論述、思考、相信或不相信的事物罷了。它不會造成任何改變。直到你能夠真正地臣服,這個靈性向度才會成為你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實相。

61.你絕對有可能在內在完全臣服的狀況下,同時又堅定而清楚地對一個人說『不』,或是從一個情境中撤離。當你對一個人或一個情境說『不』的時候,別讓這個『不』來自你的反應,而是來自深刻的理解,也就是說,在當下那一刻你清楚地知道,對你而言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的。讓這個『不』成為一個非慣性反應的『不』、一個高品質的『不』、一個不帶任何負面性,因而不會創造更多痛苦的『不』。

62.如果你無法臣服,那就立刻採取行動:直言不諱,或是做些事情讓你不喜歡的情境有所改變--或從情境中抽身而出。為自己的生命負責。別讓負面性污染你美麗、明亮的內在本體,也別讓它污染地球。別讓不快樂在你的內在有任何形式的落腳處。如果你無法採取行動--例如你是蹲在監牢裡—那你就只剩兩個選擇了:抗拒或臣服,束縛或不依附外在的內在自由,受苦或內在平安。

63.當你與伴侶或親近的人陷入爭執,或是某種衝突情境之中,先觀察當自己的立場被攻擊時,你如何展開防衛,或者在你攻擊對方的立場時,感受一下自己攻擊的力道,觀察你對自己觀點和意見的執著,感受在『要讓自己是對的,而對方是錯的』那個需求背後的心理—情緒能量,那就是小我心智的能量。經由認出小我心智,並且盡可能全然地感受它,你便將意識帶入其中。然後有一天,在爭執當中,你會突然領悟到你是有選擇的,而你也許決定放下自己的反應—只為了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。你臣服了。

64.小我是很狡猾的,所以你必須提高警覺,保持高度臨在,然後完全誠實地面對自己,看看你是否真的放下了對某個心理立場的認同,因而讓自己從心智當中解說。如果你突然感受到光亮、清明及深刻的平安,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跡象,說明你真的臣服了。然後你可以觀察一下:在你不再透過抗拒對方的心理立場而賦予它能量之後,對方的心理立場會發生什麼變化。當與心理立場的認同被排除以後,真正的溝通就展開了。不抗拒並不一定指什麼都不做,它指的是任何作為都不是從反應中產生的。切記東方武術中蘊含的深度智慧:毋須抵抗對手的力道,讓而後勝。之前說過,當你在一個強烈臨在的狀態下而『無為』時,對情境和人們來說,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轉化和療癒力量。

65.真正的『無為』意指內在的不抗拒和高度警覺。另一方面,如果需要採取行動,你不會再從被制約的心智當中做出反應,而是會從有意識的臨在中對當時的狀況做出回應。在那個狀態下,你的心智中沒有任何概念,包括『非暴力』的概念。這樣一來,誰能預測你的下一步是什麼?

66.藉著把注意力放在這一瞬間,並且避免在心理上為它貼標籤,疾病就被簡化為以下這些現象:肉體的疼痛、虛弱、不舒服或殘障。你是臣服於當下,而不是臣服於『疾病』這個概念。允許痛苦把你逼入當下時刻,進入一個強烈意識臨在的狀態,並利用它來開悟。當你生病或身體失去某種功能時,不要覺得自己在某方面失敗了,不要覺得愧疚。不要責怪生命對你不公,也不要怪罪到自己頭上,這些全是抗拒。如果你有重大疾病,用它來幫助你開悟;如果你的生命中發生了任何『壞』事,也用它來幫助你開悟。把時間從疾病當中撤除,不要給它過去或未來,讓疾病迫使你進入高度覺知當下時刻的狀態—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。做一個煉金師,把賤金屬轉化為黃金,把痛苦轉化為意識,把災難轉化為開悟。

67.在一些極端的情境中,要你接納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,但你隨時都有第二次臣服的機會。你的第一次機會,就是時時刻刻對當下的實相臣服。瞭解到本然是無法變更的--因為它已經如實存在了—然後對當下的本然說『是』,或者接納當下的缺失。然後依當時情境之所需,做你該做的事。如果你安住在接納的狀態中,你就不會再創造負面性,不會再創造痛苦和不快樂。然後你就可以在一個不抗拒的狀態下生活,這是恩典和輕盈的狀態,毫不費力。每當你做不到,因而失去第一次臣服的機會時--也許是因為你沒有足夠有意識的臨在,來阻止習慣性且無意識的抗拒模式升起,或者因為情況實在太極端了讓人完全無法接受—那麼你就會創造某種形式的痛苦,因而受苦。乍看之下,好像是那個情境創造了痛苦,其實不然—痛苦是你的抗拒創造出來的。

68.現在你有第二次臣服的機會:如果你無法接納外在的本然,那就接納內在的本然:就接納內在的狀況。意思就是說:不要抗拒痛苦,允許它如實存在。向悲痛、絕望、恐懼、孤獨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痛苦臣服,不要在心理上為它貼標籤,就只是如實地觀察它,然後擁抱它。接著看看臣服的奇蹟如何將深沈的痛苦轉化為深刻的平安。這是你的十字架,你的受難,讓它成為你的復活與升天。

69.既然無法從感受中脫身,唯一改變的可能性就是向它靠近,進入它;要不然,一切都不會改變。所以,要全神貫注在你所感受到的上面,避免在心理上為它貼標籤。當你進入那個感覺時,要高度警覺。起初,你會覺得好像闖入了一個黑暗而可怕的地方,而當想要轉身逃跑的欲望出現時,不要行動,只要觀察它。繼續把注意力放在痛苦上,繼續感受那份悲痛、恐懼、害怕、孤獨,無論那是什麼。保持警覺,抱持臨在—以你整個本體,以及你身上的每個細胞臨在。當你這麼做的時候,你便將光帶入了黑暗之中。這就是你意識的火焰。在這個階段,你就不需要再擔心臣服的問題了。它已經發生了。如何發生的呢?全然的專注就是全然的接納,就是臣服。藉由全神貫注,你取用了當下的力量,也就是你臨在的力量。

70.有意識地選擇開悟,就是放下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,並讓當下成為你生活的焦點所在。它指的是選擇安住在臨在的狀態中,而不是在時間中遊蕩。它指的是對當下本然說『是!』這樣一來你就不再需要痛苦了。

71.只要你還從過去汲取自我感,你是無法真正寬恕自己、寬恕他人的。只有藉由取用當下的力量(這才是你真正的力量),才有真正寬恕的可能。這會使得過去不再有力量,而你也深切領悟到:你過去所做的,或是別人對你做的,根本一點也碰觸不到你真實身分那光芒四射的本質。當你臣服於當下本然而全然臨在時,過去就不再有力量,你也不再需要它了。臨在才是關鍵,當下才是重點。既然抗拒與心智是無法分離的,放下抗拒—臣服—就使得心智無法再主宰你,或是冒名頂替你,成為假的神。所有的批判和負面性都瓦解了。而一直以來被心智遮蔽的本體範疇,就會再度開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it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