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夜 否定心理創傷
1. 人是可以改變的
2. 應該追究的,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目的
3. 我們藉著”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”來決定自己的一生,人生不是別人給的,是我們自己選擇的
4. 憤怒、恐懼都是達成目的的手段,而不是原因
5. 問題不在於經歷過什麼事,而是如何解釋它
6. 想變成另一個人,你的目的是什麼
7. 現在的你感受不到幸福,是因為你不愛自己,所以把「變成別人」當成愛自己的手段
8. 至少不會想要變成別人,而且能接納「這樣的我」
9. 如果在感受不到幸福的狀態下,繼續做現在的你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,要繼續前進才行
10. 你在人生中某個階段選擇了「不幸」。不是因為你生在不幸的環境中,也不是你陷入不幸的狀況,而是因為你判斷這種「不幸」對自己是一種「善(有用的事)」
11. 性格= 各種世界觀
12. 你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型態,且是可以改變的
13.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,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「不要改變」
14. 「保持現在的我」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
15. 究竟是要改變,面對不安,還是保持原狀,繼續跟不滿糾纏,通常選擇了後者
16. 你之所以不幸,並不是過去或是環境造成的,更不是能力不足,只是勇氣不夠而已,換句話說,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
17. 怎麼做才能改變呢?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
18. 只要你一直活在「如果怎麼樣的話…」的可能性之中,就不可能改變,因為你拼命替自己找一堆「不去做的理由」
19. 決定你人生的,是活在當下的自己
第二夜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
1. 你之所以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,是因為你下了決心「不要喜歡自己」,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,才會不看自己的優點,只注意缺點
2. 不喜歡自己,是因為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,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,你的目的是「不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」
3. 人類的煩惱,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
4. 關於身高,問題在於:我賦予這樣的身高什麼意義?
5. 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「客觀的事實」,而是主觀的解釋
6. 所謂價值,必須在社會脈絡中才能成立(鑽石不過只是石頭)
7. 追求卓越 = 當理想無法達成時,對自己產生一種低劣無能的感覺
8. 自卑感 = 努力或成長的契機
9. 自卑情結 = 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
10. 如果認為「因為我的學歷低,所以無法成功」,那就不得不解釋為「不想成功」而不是「無法成功」,簡單的說,就是害怕跨出那一步,而且不想付出實際的努力,缺乏改變生活型態的勇氣。
11. 驕傲自大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
12. 另外一種,是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,想要支配對方,只要把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,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
13.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,只要向前跨步就行
14. 我們雖然不同,卻是平等的
15. 人際的關係上一旦有競爭,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,無法逃離不幸,一旦意識到勝負,必定會產生自卑感。其他所有的一切,甚至是全世界,都會被你視為敵人
16. 你無法發自內心祝福那些看似幸福的人,是因為你把人際關係看成競爭,認定別人的幸福是自己的挫敗,才無法給予祝福
17. 一旦脫離競爭的模式,就沒有勝過他人的必要,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,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
18. 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的時候,絕對不要隨之起舞,而是了解對方的目的是什麼
19. 憤怒不過是一種溝通的方式,事實上,不利用憤怒來溝通是有可能的,我們不必發洩怒氣也可以進行意見交流
20. 承認錯誤、表達歉意的言詞,還有脫離權力鬥爭,這些都不是挫敗
21. 人生的任務:行動面:1. 獨立 2. 能於社會和諧生活 心理面:1. 我是有能力的 2. 人人都是我的夥伴
22. 人只有在感覺「只要跟這個人在一起,就可以盡情的展現自我的時候,才能真正感受到愛,沒有自卑感,也不必誇耀自己的優越性,可以處於平穩、極為自然的狀態。真正的愛,就是這麼一回事
第三夜 割捨別人的課題
1. 不應該尋求認同
2. 為什麼要尋求別人的認同,大多數情況,是受了賞罰教育的影響
3.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,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
4. 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,所以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行動時,你不可以因此動怒,因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
5. 一旦我們把工作的目的變成「滿足他人的期望」時,這份工作做起來就變得很辛苦。因為你常常要在意別人的眼光,害怕他人的評論、刻意壓抑自我的本性
6. 我們必須站在「這是誰的課題」的觀點,將自己跟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,不涉入他人的課題
7. 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,都是因為一腳踩入人家的課題裡,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
8. 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水邊,卻不能強迫他喝水
9. 相信別人,這是你的課題,可是別人對你的期望或信任要怎麼反應,卻是別人的課題
10. 關於自己的人生,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最好的路,另一方面,別人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,你是無法干預的
11.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,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
12. 課題分離不是人際關係的目標,而是入口
13. 當回報存在於人際關係的基礎上時,就會產生一種「我給了你這麼多,你也應該回報我」的心情。當然,這是跟課題分離差距很大的想法,我們既不能要求回報,也不能受他束縛
14. 在意別人的目光,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,為了實現別人的期望而活,這些或許可以作為路標,卻是非常不自由的生活方式
15. 為什麼要選擇這麼不自由的生活呢?「認同的需求」這件事,換句話說,就是不希望有任何人討厭你
16. 將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人的作法,是對自己也對身邊的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
17. 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
18. 有人討厭你,正是你行使自由、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,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
19.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,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,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,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,也就是得不到自由
20. 不是要「惹人討厭」,而是不害怕被人討厭
21. 認為「別人應該喜歡我」或是「我已經付出這麼多,要是不喜歡我就太奇怪了」等等,都是介入對方課題,尋求回報的想法
22. 不害怕被討厭的可能性,邁步向前,攀登眼前的上坡路,這就是自由
23. 當我改變的時候,變的就只有我自己而已,我不知道對方會因此變得如何,也不能插手干預,這也是課題的分離
24. 想要藉著改變自己的言行來操控對方,很明顯是一種錯誤的想法
第四夜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
1.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「社會意識」
2. 如果別人是我們的夥伴,我們在伙伴的環繞下生活,就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歸屬,把別人當成夥伴,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,就稱為社會意識
3. 社會意識的起點: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
4. 那些做不到課題分離、被認同需求束縛的人,也是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,他們看起來好像很在乎別人,事實上眼中只有自己。
5. 完全只在乎「別人是如何看我」的這種生活方式,其實正是以自我為中心、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
6. 「我」並不是世界的中心,我一方面是人生中的主角,同時也是共同體的一分子,使整體的一部分
7. 只關心自己的人,會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,跟別人來往的時候,總想著「這個人會給我什麼?」,而當期望無法被滿足的時候,他們會大失所望、感到被汙辱,變得忿忿不平,他們會想「那個人什麼也沒為我做」「那個人辜負了我的期待」「那個人不再是我的夥伴,是敵人」
8. 你和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,所以必須主動站起來,像人際關係的任務跨出那一步。不要想著「這個人會給我什麼?」而是「我可以給這個人什麼?」這就是參與共同體
9. 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
10. 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遭遇困難、找不到出口的時候,首先要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
11. 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,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,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
12. 我們稱讚或是責備對方,背後的目的都是操控,是上對下的關係
13. 所有人際關係應該都是橫向關係
14. 人會因為稱讚而形成「自己沒有能力」的信念,如果你得到稱讚會覺得開心的話,就等於遵從縱向關係,承認自己沒有能力,因為稱讚這件事是「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」
15. 當獲得別人的稱讚成為你的目的的時候,最終你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就是迎合別人的價值觀
16.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,才會有勇氣
17. 當一個人覺得我對共同體來說是有益的時候,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
18. 我們不以「行為」的層級,而是以「存在」的層級來看待別人,光憑他的「存在」,就值得讓人表達喜悅和感謝了
19. 對上司或長輩,在意識上是對等的,而且該堅持的地方就堅持,坦坦蕩蕩不退縮
20. 如果遵從上司的指示,結果失敗,是誰的責任?你不但有拒絕的餘地,而且還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案。但是你卻只是為了閃避人際關係上的枝枝節節、逃避責任,就認為無法拒絕,屈服於縱向關係
第五夜 認真活在當下
1. 自我意識老是牽制自己,言行舉止無法坦率,這或許也是大多數人的煩惱
2. 也就是說,你對單純不掩飾的自己沒有自信,如果是一個人在房裡,一定可以大聲唱歌,隨著音樂起舞
3. 在大家面前,並非單純的自己不見了,只是無法表現出來而已
4. 擁有社會意識,其中需要的是「接納自我」「信任他人」「貢獻他人」這三項
5. 「接納自我」是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,而且努力朝目標前進,不欺騙自己
6. 「信任他人」是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,雖然有可能遭到背叛,儘管如此,依然保持相信的態度
7. 信任的相反詞是「懷疑」,當你帶著懷疑的目光,對方瞬間就會知道,直覺告訴他「這個人不信任我」
8. 我們必須無條近的信任,才能建立深厚的關係
9. 決定要不要背叛的人並不是你,那是他人的課題,你只需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行了
10. 只要你害怕信任,終將無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
11. 我們可以選擇相信,也可以選擇懷疑,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要把他人當成夥伴,到底該選擇相信還是懷疑,答案已經很明顯了
12. 不是想著別人可以為我做什麼,而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,並付諸實現
13. 把他人當成敵人的貢獻,或許可以說是偽善,然而只要對方是夥伴,無論什麼樣的貢獻,應該都不會成為偽善
14. 只有發動攻擊的「那個人」是有問題的,絕對不是大家都錯了
15. 缺乏人生協調的人,眼中只有討厭他的人,而且會把這種感受用來評斷全世界
16. 一般來說,很少有人拿結巴當笑柄來攻擊人,如果真有那種愚蠢的人,主動跟他一刀兩斷也沒關係,只不過,缺乏協調的人會單單專注在那個人身上,覺得「大家都在笑我」
17. 人際關係發展不順利,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做到接納自我、信任別人、還有貢獻他人,可是卻把焦點放在無關緊要的一小部分,並評論全世界,這是缺乏協調的人生,也是錯誤的生活型態
18. 要以「行為的層級」還是「存在的層級」接納自我,這正是與「變得幸福的勇氣」息息相關的問題
19. 即使不是肉眼可見的貢獻,而是貢獻感
20. 人,想喜歡自己,想認為自己有價值,所以想擁有「我對某人有用處」的貢獻感,而獲得貢獻感的手段,就是向他人尋求認同,但是透過尋求認同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,我們真正要追求的,是自由而幸福的人生
21. 真正擁有貢獻感的時候,並不需要別人的認同。
22. 甘於平凡的勇氣,拒絕平凡的你恐怕是把「平凡」跟「無能」畫上等號,平凡並不是沒有能力,而是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
23. 人生如果像登山,將有大半時間都是在半路上,如果當你征服那座山之後,真正的人生才算開始,那麼之前的上坡路不過是「虛假的我」所度過的「虛假的人生」
24. 人生是一連串的霎那,當你回過神一看,才會發現「阿我已經來到了這裡」
25. 只要當下是充實的,就已經足夠
26. 「變動式的人生」vs 「舞動式的人生」
27. 你要去埃及旅行,會盡快到達然後盡快回家嗎,其實你踏出家門的那一刻起,就已經在旅行了
28. 如果你的目標在於攻頂,搭直昇機上去再下來也可以,可是當目的不是在攻頂,而是登山的時候,就可以稱為是實現式了,最後有沒有到達山頂都無所謂
29. 如果為「此時、此刻」點上聚光燈,應該是看不見過去,也看不見未來的
30. 事實上,過去發生了什麼事,跟當下一點關係也沒有,而未來會如何,也不是當下要考慮的問題,當你認真的活在此時此刻,根本不會想到這些事
31.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,就是沒有活在當下
32. 人生沒有意義,人生的意義,由你自己給予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