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熟識的人
即使彼此間沒有相同興趣
沒有重疊的生活
天南地北還是照聊
但是
面對一個不熟悉的人
講起話來真的是格外無聊
也會比較客套
不敢講一些幹話
我得出了一個結論,就是我本身很無聊吧
--
你也有這樣的情況嗎?
你的想法也是"因為我的生活很無聊"嗎
先說這個結論是錯的
難道跟熟識的人聊天,你的生活就突然變得多采多姿了,
突然就變得擁有很多談資了? 你的生活就變得不無聊了?
當然不是這樣
你的生活還是他媽的一樣無聊
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?
為什麼有些人你就能夠無所不聊?
原因並不是"默契"
而是因為你跟不熟悉的人講話"比較客套" "不敢講一些幹話"
也就是我們所說的
"自我監察self-monitoring" 
也就是打安全牌
面對異性,你會對自己的行為設下較高的標準,
以至於很多話 很多行為都會被你自動"禁止"
表現出來的就是當機,講話無聊尷尬
而要改變這樣的思維模式
要先從改變個人的自我形象(self-image)下手

自我形象這個東西相對抽象
簡單的說,自我形象影響的層面包含了
1. 你認為你是誰
2. 你認為你能夠做什麼做不到什麼
3. 你認為別人會怎麼對待你
所以那些社交時出現的
"覺得自己像坨屎"
"覺得自己一定不會成功"
"覺得自己會被當成怪人"
等奇葩的想法
其實都是自我形象出了問題
我們做個心理實驗:
想著你真正的名字 或者看著你的名字
你感覺到了什麼?
是一種舒服的感覺 還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?
這種感覺是從何而來?

一般人聽到自我形象,想到的可能是指一個人的外貌、金錢、地位等等,這是完全誤解了
我們再深入講一下自我形象
-
當你被要求自我介紹的時候,是什麼感覺?
-

下載.jpg
這張圖片是個meme,卻驚人的真實
在我們每個人內心,都有一個自我形象(self-image)
也就是"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"
懂得舉一反三的人就知道
我們的內心,還有一個想要"別人如何看待自己"的形象
稱之為ego
我們也可以稱之為"內在形象self-image"跟"外在形象ego"
而這兩者之間差異愈大
你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通常也會愈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it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